东坡从公十年迟

时间:2021-12-02 09:11:55

熙宁八年,宋神宗再次宣召王安石进京,重新担任宰相。王安石这一次复职,对变法不再像以前那样大刀阔斧了。一来感到神宗对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,二来觉得阻力太大,矛盾错综复杂,再加上爱子王雱不幸早逝,王安石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,心灰意冷,再三要求辞相。神宗皇帝只好接受他的请求。熙宁九年,王安石第二次辞去上任才一年多的宰相职务。

王安石两次罢相,分别写了两首感怀诗:

(一)

投老归来一幅巾,尚私荣禄备藩臣,

芙蓉堂下疏秋水,聊与龟鱼作主人。

()

乞得胶胶扰扰身,五湖烟水替风尘。

只将凫雁同为侣,不与龟鱼作主人。

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再回金陵闲居。他选定在白下门外离城七里的半道上起屋盖房,安身度日,取名“半山园”。他不嫌这里条件差,也不怕这儿寂寞荒凉,没等房子完工,就亲自美化环境,在房屋周围种了些花花草草,其中有几百株家乡生长最多的苦楝树。有的人不解地问王安石,怎么不栽那些姿态雅致,身价名贵的树木,而偏偏大种其貌不扬,到处可见的苦楝树呢?王安石写诗答复朋友:

“扶疏三百株,莳梀最高茂,

不求鵷雏实,但取易成就。”

元丰七年,六十四岁的王安石在半山园患了重病,宋神宗即遣御医诊视。适逢苏东坡奉旨自黄州往汝州赴任,特意借此机会,绕道九江和南京。尽管他的小儿子苏遁不幸刚刚病逝,苏东坡在“老泪如泻水”的悲痛之中,仍决定去拜访王安石。

王安石和苏东坡本是好朋友,后来因为变法,产生了意见分歧。同在朝廷的那些日子里,他们有过相互诚恳的意见交换,也有过面红耳赤的激烈争论。他们都深知大宋朝积贫积弱,主张改革,但各自改革的理念却是很不同。苏东坡对王安石的才学,超出常人的见解,办事的果断与正直,都是很尊敬的。对王安石的变法,开始不很理解,激烈反对,也和司马光一块儿骂王安石。后来苏东坡贬到地方做官,十多年同州县底下的老百姓接触,才体会到新法确实很好,减轻了人民的负担,推动了生产的发展,老百姓是欢迎的,事实证明自己也反对错了。

病未痊愈的王安石,听说苏东坡来访,走到门口迎接。他比苏东坡大十五岁,苏东坡尊敬地称王安石为先生,一见面,苏东坡就问道:“先生,您的病全好了么?

王安石点了点头,说道:“子瞻老弟,这几年受折磨啦!其实,你真是翰林学士的好材料,我早就想请你担任这个职务了。”

苏东坡苦笑地说:“先生,讲个您家乡的笑话吧。江西临川出产一种鼓,挺有名,扬州有个富家子弟听说了,愿意出高价买。有个临川人不远千里,把鼓送到扬州,谁知那买主当时反复敲鼓,就是不出声音。这笔买卖当然做不成了,只好把鼓带回去。卖的人白跑了这么多路,连吃饭的钱也未捞到,心里恼火,路过一条河,就把鼓扔了下去。谁知鼓掉进水里的时候,却发出“扑通”的响声。临川人望着水面,叹口气说:“你早作声,我也不会落到这个地步。”王安石听了,知道苏东坡是拐着弯儿,指责自己当权时候没有帮他说话。

为怕谈话长了,王安石身体受不住,苏东坡提议到后花园走走。王安石拄着拐杖,苏东坡一旁搀扶他走进后花园。只见园内竹木茂盛,浓绿扶疏,虽是仲夏,却还开着各色各样的花,深红的,浅紫的,雪白的,鹅黄的,装扮出一番好景致。王安石告诉苏东坡,这竹木花草都是他亲手栽的,那花架也是他亲手搭的。他亲手栽的梅花树去年已经开花,李子树今年已经结果。苏东坡四处看看,十分欣赏。王安石劝说道:“子瞻老弟,就在这秦淮一带,买几亩田地,置几间住宅,跟我做个邻居吧。”

苏东坡感慨地道:“是呀!跟先生走这条路,已经太迟了。”后来还以此为题写诗一首:

骑驴渺渺入荒陂,想见先生未病时。

劝我试求三亩宅,从公已觉十年迟。

王安石留苏东坡在半山园住了好几天,两人整日交谈,饮酒赋诗,格外亲热。

苏东坡离开半山园回到金陵没几天,又去拜见王安石,还作《半山亭》诗为赠。又过了几天,苏东坡陪同老朋友王胜之游蒋山,再次见到王安石。回到金陵,写了首《同胜之游蒋山》的诗再赠王安石。王安石看了苏东坡写的“峰多巧障日,江远欲浮天”,不禁拍案叫绝,赞叹地说:“象苏子瞻这样的人,不知道今后几百年才有啊!

不久,苏东坡离开南京到了常州,对王安石结邻的邀请欣然从命,在宜兴曹庄买了田,立即写信给王安石:“某始欲买田金陵,庶几得陪杖履,老于钟山之下。既已不遂,今仪真一住又已二十日,日以求田为事,然成否未可知也。若幸有成,扁舟往来,见公不难矣。”不过,苏东坡未能如愿以偿,因为王安石在这不久便离开了人世。谁知二位大文豪这一次在半山园的见面,却成了他们的诀别了。